名校就一定好?為子女選校要考慮甚麼因素?

名校就一定好?為子女選校要考慮甚麼因素?

撰文: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

一個品牌能夠存在多年而屹立不倒,實在不容易。它需要經歷長時間的洗禮,在用家之中建立良好口碑而成為名牌,所以人們相信他們的質素會較其他品牌優勝而選擇它們。好比在購買日用品或電子產品時,人們大多會選擇較著名的品牌或到大型的店舖去購買。

家長都會望子成龍,所以希望子女入讀名校,亦是人之常情。因為有些家長認為名校有輝煌的歷史,或因為在資源上,名校一般資源較充裕,有較好的學習環境及設施。在師資及朋輩水平上,名校也普遍較佳。然而,也有父母是出於自己的虛榮心,希望子女入讀名校,讓自己能夠在親友面前炫耀。

在替孩子選校時,有些家長為了進入名校網而出盡辦法,例如借用住在名校網的親友地址,甚至虛報地址、跟陌生人租用信箱,為的都是提高子女進入名校的機會。

 

筆者從多年來的經驗中,歸納出一句重要的選校心得,就是「名校不一定是好學校,好學校亦不一定是適合自己子女的」,故家長需要小心考量。的確,有些名校從前的質素很好,但有可能隨著校方的管理層或師資的更替、課程的轉變等等,現在時的水平未必與從前的一樣,所以家長需要小心留意所選學校的水準能否維持。

同時,有名又有實力的學校,亦未必配合到自己孩子的能力及興趣。家長需要留意學校的課程、科目、風氣、對課外活動的重視程度等等,跟孩子的能力和性格是否配合。例如孩子在藝術方面很有天份,家長就要留意心儀的學校有沒有充足空間讓他發揮。

 

讓孩子建立自信心也十分重要,如孩子的能力並不突出,勉強入讀學習難度較高的名校,對孩子而言未必是好事。試想想,孩子在普通學校中名列前矛,抑或在名校排名最後,會讓孩子更有自信心呢?有些家長會覺得,孩子在較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跟比自己強的同學在一起,能激發孩子的鬥志奮起直追。當然,如果孩子本身的性格和想法是較積極的,這樣激發起他們鬥志的機會是較高;但是如孩子本身較被動、自信心較低的話,這樣的環境會否引起反效果呢?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