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從遊戲中學習英語無難度

家長錦囊

從遊戲中學習英語無難度

資料來源:言語治療師Miss Carley

很多時候我們要小朋友學習一些英文詞彙,對他們來說可能是很困難和沉悶的事。其實家長可以嘗試自製一些簡單的小遊戲,跟小朋友從遊戲的過程中學習這些英文生字。

第一個遊戲叫做「蓋棉胎」,其實跟我們一向玩開的啤牌蓋棉胎遊戲都有少許類似。家長可以將一些小朋友要學的生字寫在白紙上。另外,我們再寫多數張是哈哈笑的樣子。那玩法是怎樣呢?我們首先要將紙卡弄得均勻,然後就平均分配給玩家,例如家長和小朋友每人有四張,然後輪流發出最頂層的卡,例如發出這張紙卡,就要讀出這個字並解釋這個字的意思,以及用這個字作一句句子。但是如果出到一張哈哈笑的樣子,就要鬥快拍下去。如果是較慢的玩家,就要取走所有卡,並收到自己處,手上最快沒有卡的就為之勝出。

第二個遊戲就是過三關,其實跟我們平時玩的過三關都類似,不過今次在這九格當中,我們就預先寫好一些生字,然後就跟小朋友輪流畫一些交叉或圓圈。例如我畫交叉在這裡,我就要用這格的生字去讀出來,解釋和作一句句子。然後到家長,家長可能就用圓形,像平時玩過三關一樣,最快三個連成直線就贏。

第三個遊戲就是記憶配對字卡,家長可以將一些小朋友要學的生字就寫在白色紙上面,每一個字就要寫兩次,家長可以將一對對的字卡,隨意地放在桌上,之後可以請小朋友看一次並記著,然後就把字卡反轉。家長和小朋友就輪流地反轉其中兩張字卡,如果反轉到一樣的話,那就請小朋友用這個詞語,去作一句句子和解釋,還有讀出來。

小朋友有少少不滿就哭泣不停?

家長錦囊

小朋友有少少不滿就哭泣不停?

資料來源:家庭動力心理輔導員賴舜薇

小朋友有時候可能因為少少不滿,就會哭起來,家長可能已經用了很多不同的方法來安慰自己的小朋友,但他還是時不時便哭起來。這樣爸爸媽媽可能已經覺得很累 ,有一點無助和不知道怎麼辦,甚至覺得有一點煩擾。其實通常來說小朋友的哭泣,是一種情緒的表達。因為他們的語言未可以豐富到講一件完整的事情、他自己的感受和一些的想法,所以他們在不開心的時候就會沿用他們嬰兒時期,最直接或者最快會得到救助的一種方式來表達,就是哭泣。

我們不要以為他們懂得行、懂得走和上了學,我們就需要和他講多一些道理。其實相反在幼兒期的小朋友,家長應該和他們做多一些情感支援。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類需求的五層次理論,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隨著小朋友的心智成熟,他們已經去到第三層的社會需求,亦即是愛和歸屬感。

在這個時候他是需要感受,身邊的人對他的關愛,並且他開始認識自己的情緒。所以在這一個階段如果父母可以協助他,幫他們能說一些情緒和想法。不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提升,他們的社會需求亦會得到滿足。

看到小朋友哭泣的時候,我們家長可以這樣跟他說:「你很不開心似的,原來你不喜歡媽媽這麼惡跟你說話。「弟弟沒有問過你便拿了你的玩具玩,令你生氣。」如果你說中小朋友的心聲,其實很快會點一下頭和很快不會再哭起來,慢慢他們學識了這種表達方式,他們便不需要用哭泣來表達自己。

有一些家長可能便會問:「平日小朋友牙尖嘴利很會說話,但為何有些不開心,他們便說不出來?」其實這是情緒,對人理性思維的影響。假如我邀請你上台做一個演說,你現在是甚麼感覺?你可能會緊張甚至有一點害怕,如果我不給予時間你作準備,這樣可能你連一句說話也說不出。這樣你會看見大人都會受情緒的影響,更何況是小朋友。

所以在小朋友不開心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首先放平和自己的心情,然後耐心觀察和分析他們哭泣的原因。再嘗試站在他們的立場,說出他們的想法和情緒,這樣小朋友便不會再哭泣。

分類
家長園地

如何處理單親小朋友的情緒問題?

家長錦囊

如何處理單親小朋友的情緒問題?

資料來源:香港教育大學心理學系高級講師鄧巧孺

其實每個小朋友也有可能出現情緒問題,很難說單親的小朋友一定會有某種問題,但可以想像到單親家庭的小朋友,可能因為爸爸媽媽陪伴他們的時間比較少,所以會作出一些行為引起別人注意。特別是用一些負面行為來吸引你的注意力,原因是他們沒有安全感,另一方面小朋友可能會自我懷疑會覺得是否我做得不夠好,或者我不乖,所以令到爸爸媽媽離婚。

遇到這種情況父母首先要讓孩子覺得被愛,在日常生活中多些肯定他們,跟他們說有多愛他們,讓他們知道即使爸爸媽媽分開了,但也不會改變爸爸媽媽對他們的愛。爸爸媽媽在分配照顧孩子的時候可以多些溝通,避免有忽略孩子的時候。例如小朋友在學校有些特別的活動,需要有家長出席,盡量可能安排至少一位家長出席。如果情況許可的話,可以讓爺爺嫲嫲、公公婆婆,甚至是其他親戚例如姨姨、姑姑一起參與。

一來可以減輕爸爸媽媽的負擔,另外小朋友也可以繼續在一個大家庭的愛裡成長。當然給小朋友更加多的愛不代表要縱容他們,一些離婚的家長為了要彌補對小朋友的虧欠而縱容他們,甚至會給他們極之豐富的物質享受,來填補自己的內疚感。其實愛不代表縱容,愛也包括適當管教,要獎罰分明。小朋友做得對的時候要肯定他們,做錯的時候要糾正他們,這樣他們才可以健康地成長。

另外我覺得很重要的是爸爸媽媽要先處理自己的情緒,一段婚姻要走到離婚,其實當中有很多別人不明白的經歷,爸爸媽媽自己有很多事例如情緒要處理,加上要照顧小朋友,其實所面對的壓力一點也不簡單。爸爸媽媽首先要覺悟這一點,要明白和接受其實離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要給自己空間,也給小朋友空間去接受和承認,有需要的時候要尋找幫忙,覺得很失落的時候要找別人傾訴。

如果情緒持續沒有改變的話,就要找一些專業人士例如輔導員來幫忙,千萬不要將所有壓力和所有事情背在身上。因為父母先要有一個健康的情緒,才可以幫助小朋友處理他們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