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家長園地

幼兒發脾氣點算好?6招助幼兒控制情緒

幼兒發脾氣點算好?6招助幼兒控制情緒

幼兒發脾氣點算好?6招助幼兒控制情緒

撰文:嬰幼兒心理發展協會心理諮詢師程衛強先生

 

「喜怒哀樂」 是每個人都有情緒,幼兒也不例外。疫情下,父母在家工作,長時間與子女相處,自然也會面對幼兒發脾氣的一刻。我們要明白孩子能夠表達憤怒的  情緒,對孩子發展自主性極為重要。當孩子踏入幼兒期時(約 2 至 3 歲),當中的發展危機(Developmental Crisis) 正是「自主性發展」和「羞恥及懷疑」(Autonomy vs. Shame & Doubt)。我們應該處理的,是孩子因情緒而作出的行為,而非禁止、甚至否定孩子的情緒。要協助幼兒控制情緒,可參考以下六招。

 

模仿父母表達憤怒

 

另外,憤怒是一種常見的情緒,不但幼兒發脾氣,父母也有。當孩子嘗試表達其憤怒的情緒時,他們會以父母為一個模仿的對象。當父母對孩子憤怒,或父母之間爭吵等,孩子會以此等行為作為表達及控制情緒的重要參考(Bandura, 1977)。父母之間的爭吵、惡意嘲諷、甚至暴力,都會提升孩子對憤怒的敏感性,並干擾了孩子的正常發展(Cummings, Pellegrini, Notarius, & Cummings, 1989)。因此,想減少幼兒發脾氣,幼兒控制情緒,協助父母得先留意自己的相處之道。

見招拆招 6招助幼兒掌控情緒

還有甚麼方法可以協助幼兒控制情緒和減少憤怒的強度呢?Berkowitz 及 Thompson 有以下建議(Berkowitz, 1973; Thompson, 1990):

  1. 忽略有冒犯性的行為:
    若幼兒發脾氣的行為目的是希望得到某樣特定物件(如玩具),父母不應因為孩子的行為而給予滿足,也不需要因其行為而給予責罰,只需要不作回應便可以了。
  2. 情緒角的使用:
    在家中設一安靜、沒有任何刺激或吸引的地方,作為讓孩子安靜的區域,當幼兒發脾氣,或作出不恰當行為後,可以安排孩子在情緒角安靜一下。這未必等如責備,而是讓孩子的情緒可以舒緩,情況就如便急需要上廁所一樣,這只是一個正常的需要。如果運用恰當,當孩子日後有情緒時,可能自然的就會跑到情緒角去舒緩一下,有助幼兒控制情緒。
  3. 喚醒與憤怒不相容的情緒,特別如對受害者的同情心;
  4. 減少接觸可能會觸動幼兒發脾氣的情況或事物:當孩子未完全建立一個自我控制的能力前,減少幼兒發脾氣的機會,也即等同減少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衝突;
  5. 解釋其行為的後果;
  6. 審視引起幼兒發脾氣的起因

(DevelopmentThrough Life, Barbara M. Newman, Philip R. Newman, Wadsworth, 2003, pp. 197)

上述的方案,針對不同的情況,如孩子因憤怒而對他人作出暴力行為,父母可以專注於解釋後果及喚起其對受害者的同情心;如因想得到某物件而發脾氣,父母可以忽略他的負面行為等等。

其次,上述的方案可以組合使用,例如當孩子在情緒平復了,父母可以再向他解釋後果。最後,當然要視乎孩子的能力而選擇處理方案,舉例說,孩子還未會說話,你卻花上 10 分鐘向他解釋後果,似乎只會增加相方之間的衝突。

當父母決定了每一個情況的應對策略後,最重要的是一致性。簡單而言,一致性可以分為兩個層面:其一,同樣的行為都會使用同樣的方案,不會這次使用忽略策略,下次卻使用責罵,容易令孩子混淆。其次,每一名照顧者都會使用同樣的方案,從而加強向孩子表明「這行為是不恰當的」這個訊息。

 

 

如何讓孩子正向樂觀地面對失敗?

如何讓孩子正向樂觀地面對失敗?

如何讓孩子正向樂觀地面對失敗?

撰文:財商教育協會課程及培訓總監關顯彬先生

很多情況下,給孩子帶來最大的打擊往往不是失敗本身,而是他對挫敗的理解。例如孩子沒被選上代表學校參加校際比賽,他們一般想到的原因可能是能力不及同學。但其實背後或許還有其他原因,可能老師擔心他弄傷了,就不能代表學校參加其他更重要的比賽。這樣做不是教孩子逃避責任,而是有時候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導致失敗的確實是他們自身的因素。

 父母必須提醒孩子,任何人開始做一件事時往往都會有困難。父母應該勉勵孩子堅持到底,不必把盡善盡美的要求看得過重。不要迫不及待地為孩子提供幫助,讓他們自己試著用不同的方法來迎接挑戰。例如孩子學寫毛筆字有困難,可以先讓他臨摹。

作為孩子,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態度常常是不穩定的,易受情緒等因素的影響,在面對困難和失敗時,他們往往會產生消極情緒,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失敗,從而產生抗逆力。這時,父母要及時告訴孩子,失敗並不可怕,只要勇敢一點就能做好的,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看一看下次怎樣做。父母要有意識地將孩子的失敗作為教育的契機,引導孩子重新鼓起勇氣,大膽自信地再次嘗試。同時,教育孩子敢於面對困難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難和抗逆力。

人生中,沒有人可以長久不敗,像中國「欄王」劉翔亦曾經在倫敦奧運會中失手,只有勇於面對失敗的人,才有機會再次展現成功的笑容。

 

父母都要懂得教育孩子勇敢面對失敗,因為沒有人一生都是平步青雲的。我們從小明白「失敗為成功之母」的道理,所以正視失敗沒甚麼可怕。但如果細察我們對這句話的認識,重點應該放在「成功」,而非「失敗」,以致於我們對失敗的認同還是有條件的。當失敗不能保證未來的成功時,失敗恐怕還是一種羞恥與罪惡。因此,父母必須好好弄清楚,自己究竟在教導孩子面對失敗,還是逃避失敗呢!

分類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電子奶嘴是有質素的玩具嗎?

電子奶嘴是有質素的玩具嗎?

電子奶嘴是有質素的玩具嗎?

撰文:言語治療師李詠茵

現今科技發達,物質豐富,相信大家也不難看到平板電腦被當作為幼童的「電子奶嘴」。無論在任何場合中,只要家長拿出「電子奶嘴」,播放youtube影片,小孩子都能乖乖坐定,大人也能專心辦事。既然平板電腦與智能手機又能安定幼童,又能提供益智遊戲及影片給予幼童學習,那即是說它們都是有質素的玩具嗎?

要挑選「有質素的玩具」,重點在於幼童是否能夠真正從中學習。的確,學習影片與互動遊戲能提供的學前幼童需要學習的認知概念,但我們也要留意,究竟學前幼童是怎樣學習語言呢?

最近有外國研究探討,家長與幼童的相處模式對於一年後(即是 3歲)的語言發展的影響。研究發現,家長與幼童相處時有否有「連繫性」(connectedness) ,最影響幼童日後的語言發展,包括雙方有否同樣地輪流參與在同一活動中。另外,幼兒學習動詞(verbs),如「我食飯」的「食」,「媽媽飲水」的「飲」,或「我地去街街」的「去」,能直接影響其日後的語言發展(從以上的三句例子,我們明白要能夠組織完整句子,幼兒需認識一定數量的動詞)。

 

把握日常生活機會 用活動教導動詞

因此,試想像平板電腦與智能電話能夠做到所提及的「連繫性」嗎?筆者只能說,從我日常觀察所見,幼童在使用平板電腦與智能電話都是獨個兒的,反而當父母想要介入的時候,他們的表現還滿抗拒呢!除此之外,幼童大多時候從影片中學習的,也不外乎是英文字母、英文數數字、兒歌、卡通人物名字,或是一些卡通人物特定的對白。那麼動詞呢?動詞在影片中往往會很容易被忽略,是因為幼兒要學習動詞,還不如實實在在地邊做邊學習!例如教導幼童「刷牙」這個動作,我們也不就是會邊唱兒歌「向上刷,向下刷」,反覆地強調「刷」這個動作,邊拿著牙刷與他們一同刷牙嗎?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在洗澡、煮飯、玩玩具或者到公園玩耍,家長其實也可以把握機會以活動教學形式,教導幼童不同情景中會用到的相關動詞。

另外也有研究指出,當父母與幼兒進行遊戲和閱讀時,其互動的質素,包括成人向幼兒輸出的詞彙以及幼兒自發的「BB話」,相對於使用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時高。而學者一般認為,幼童語言學習主要發生在與人互動中。因此,若幼童因過分使用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而減少了與家人的互動,結果可能是不利於其語言發展。

所以,何謂是「有質素的玩具」呢? 無論是選擇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又或是一般的布娃娃、拼圖和玩具車等,最重要還是要留意以下事項:

  1. 能否促進親子間的互動交流?
  2. 會否因此而取代了原來的親子間互動機會?

然後,在親子互動交流中,父母可以使用一些溝通技巧以豐富幼童的語言環境,而這些技巧也在早前《溝通四式》一文中有提及到。玩具,其實也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我們就是希望能透過玩具,加上有質素的互動,促進幼童的語言發展。

有機食物一定有營養嗎?

家長錦囊

有機食物一定有營養嗎?

撰寫:註冊營養學家 ( 公共衛生 )  (英國)吳珮瑜

 

很多家庭都會選擇食用有機食品,如水果、蔬菜、雞蛋等,當被問及選購有機食品的原因時,大部分人都會回答:「因為有機食物較安全,又有營養。」今期筆者就教大家甚麼是有機種植。

 

什麼是有機種植?

有機種植是指以農業、生物或機械方法,代替人工合成的物質以進行農耕活動。不採用化學肥料、不用殺蟲劑或基因改造作物,善用當地的天然資源,順應自然生態的規律,當中顧及的範圍甚廣,例如:農場的有機生產區與非有機範圍之間,必須設有相距不少於 2 米的緩衝區,以防止作物受污染。

作物及品種的選擇及多樣性

  • 用於有機耕種的種子或營養繁殖器官都應經有機認證
  • 農場必須實行輪作及間作,並應盡量多樣化,避免單一種植

 

養分的管理

  • 須適量施肥,以防養分過剩,亦避免污染環境
  • 農場內使用的肥料,其來源、質素、施用量及施用方法應對生態環境無害
  • 應透過休耕,讓土地恢復肥力
  • 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人類排泄物、污水廠污泥和化學廢料

病蟲草害及作物生長的管理

  • 採取合適的施肥及灌溉管理
  • 使用物理方法,包括人手、圍欄、光、聲頻、熱力等
  • 種植具防治蟲害作用(包括驅蟲及吸引天敵)的植物
  • 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除草劑、殺菌劑、殺蟲劑及其他農藥

 

由此可見,有機種植是指種植過程中較注重生態保護,但於營養價值而言,有機食物與非有機食物的分別其實不大,更未有證據顯示進食有機食物的小朋友會更健康或更聰明。當然,由於有機食物較環保和少用化學農藥,筆者亦鼓勵大家多選購!

 

常規種植 vs 有機種植

 

 

常規種植

有機種植

安全

較常用化學農藥、肥料

化學農藥少

注重生態環境

使用非基因改造物資

營養

沒有大分別

健康

同樣需要注意低脂、低糖、低鹽的健康飲食原則

 

 

 

🎉 喜訊!東華三院高德根紀念幼稚園榮獲A++評級!🎉

🎉 喜訊!東華三院高德根紀念幼稚園榮獲A++評級!🎉

🎉 喜訊!東華三院高德根紀念幼稚園榮獲A++評級!🎉

在2025-2026年度優質幼稚園專業評選中,東華三院高德根紀念幼稚園以卓越的教育質素和全面的發展計劃,榮獲A++評級!這是對我們全體教職員努力和奉獻的最佳肯定。

🌟 我們的優勢:
– 專業師資:我們的教師團隊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致力於營造積極、關愛的學習環境。
– 全面發展:本校聘任5名外籍英語教師及1名普通話音樂專才教師任教,提供多元化課程,包括我們的校本優質語文課程「Talent Show」,鼓勵孩子們在舞台上展現自我,提升語言能力和自信心。
– 家校合作: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繫,共同關心孩子的成長和學習。

立即報名,讓您的孩子在高德根紀念幼稚園開啟美好的學習旅程,展現他們的才華!詳情請聯絡我們,期待與您攜手共創孩子的美好未來!✨

http://✅2025-2026年度網上入學申請網站:https://admission.ekinder.com.hk/twghktk

24-25年度「學藝薈萃多元課程體驗活動開放日」

24-25年度「學藝薈萃多元課程體驗活動開放日」

好消息!好消息!參加「學藝薈萃多元課程體驗活動開放日」開始報名了!!

Talent Show 是我們恆常英語課程的延伸活動,每星期都會舉辦一次,集發聲、語音、表演為一體,結合遊戲、故事、唱歌、主持、演講等多元化課程模式,令小朋友代入情景以英語互動, 無形中提升肢體語言技巧和英語表達能力。

東華三院高德根紀念幼稚園透過雙語班「沉浸式雙語教學」模式,再由外籍老師在恆常英語課程中加入戲劇元素,帶領幼兒進行Talent Show活動,從小打好英語基礎,培養出「想說、敢說、愛說、能說」的優良素質。

分類
最新消息

《第二屆屯門區幼稚園朗誦大賽》

《第二屆屯門區幼稚園朗誦大賽》

好消息!好消息!

本園六位高、低班學生邱浠潼、董苡葵、張芊雪、張穎淇、方子亨及陳映潼同學於順德聯誼總會胡少渠紀念小學舉辦「第二屆屯門區幼稚園朗誦大賽 」中獲取多個獎項

除了學生表現優秀外,本園楊淑儀主任、普通話教師(謝文意老師)和英文老師(Teacher Abegayl)更獲得頒發優秀指導老師獎。本園亦同時獲頒「朗誦培育基地大獎 」及「積極參與獎 」~讓我們一起祝賀所有得獎學生及老師,並感謝家長及老師們的悉心指導和栽培

分類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第五屆兒童書展暨超級親子用品展

第五屆兒童書展暨超級親子用品展

好消息!📢好消息!本園有幸於「第五屆兒童書展暨超級親子用品展」參展及於首屆「香港學校巡禮」中作展覽介紹本園學校特色課程。展覽期由5月17至19日舉行,一連三日都有豐富的節目,而我們也準備很多精彩内容,包括:本園關佩恩校長擔任教學及升學分享會演講嘉賓、學生表演及大送禮物~同時亦都十分感謝 兒童書展暨超級親子用品展 舉辦是次活動。希望大家能一同支持和參與這盛事,約定大家到時到Hall 7 L26攤位見面❤️
—————————————————————————————
《第五屆香港學校巡禮》詳情
日期:2024年5月17-19日(五、六、日)
時間:上午10時正至下午8時正
地點:亞洲國際博覽館 Hall 5,7,9《本園攤位設於Hall 7 L26》

如何培育富安全感的孩子?

家長錦囊

如何培育富安全感的孩子?

撰文:美國遊戲治療協會註冊遊戲治療師(督導)註冊社工陳子慧

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安全感謹次於生存需要之後,是人類第二個基本需要。兒童如安全感不足便會出現很多行為問題。因沒有足夠支持放心去探索世界,亦沒有足夠信心相信有人可以提供安全的保護,於是便以不同問題行為發出誤導訊號以表達情緒需要。很多時家長以為孩子有行為問題便更加嚴厲地管理行為,但往往適得其反,令孩子的情緒需要更不被滿足。

 

多年的研究均發現安全感建基於與照顧者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有安全依附關係的孩子調整情緒的能力較高,會自己解決問題,有較高的自尊心及同理心,有更好的社交能力及能與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但如何可以與孩子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卻是很多父母的困難。

 

瞭解孩子的需要

孩子有時需要自己探索世界,運用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有時卻需要父母的幫忙去調整情緒。父母要知道何時放手,何時伸出雙手提供擁抱與支援需要仔細地觀察孩子的需要。年幼孩子於公園玩耍時會走得很遠,想要自己探索世界,較年長的會在父母監管功課時表現不悅,都是需要父母放手支援探索的需要。但當孩子跌倒痛哭又或者是因不懂做功課而困擾流淚時,便需要父母協助調整情緒的時候。

 

與孩子同在

當孩子有情緒時,父母通常會嘗試儘快想辦法處理。但與孩子同在卻是孩子最需要的,而且最能夠有效協助孩子建立調節情緒能力。當孩子有情緒時,父母只需要陪伴孩子,接納及同理孩子的情緒,講出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感覺父母的接納與明白是安全依附關係的基礎。

 

作個堅定掌控的父母

父母會以為明白孩子的感受便失去掌權能力,但正正相反的是,父母其實需要在明白孩子的情緒感受同時掌控限制才能給予孩子安全感。如要離開公園時孩子因不捨而發脾氣,父母可以明白孩子感受,同時也要堅定離開。或者孩子因感到功課困難經常拖延做功課的時間,父母可以明白孩子的困難但同時需要執行拖延做功課的後果。所以,溫柔而堅定的父母才能讓孩子感到安全。

 

瞭解自己的成長如何影響自己當父母

我們從父母學習如何當父母,也同時背負著童年的包袱。當我們於與孩子相處上出現困難時,或多或少都與我們自己的成長有關。有些父母自己成長時父母因忙於工作而沒有時間陪伴,當自己成為父母時便會付出更多時間給自己的孩子,但當時間付出了卻要面對孩子仍然有很多情緒而自己卻沒有情緒被滿足及瞭解的經驗時,面對孩子的情緒時便可能受自己的情緒影響而未能滿足孩子的需要。所以,父母先瞭解自己的成長如何影響自己,然後才可於與孩子相處時重新調節自己,細心觀察及回應孩子的需要。

 

家長教育、肯學敢做

家長錦囊

家長教育、肯學敢做

撰文: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狄志遠博士

    

在家長教育的路途上,筆者最愛聆聽家長們分享管教子女的心得和反思,彼此交流和鼓勵,是最立體的家長教育內容。世界上沒有要求家長必須考試合格才可生兒育女的地方,大家都是邊做邊學,後知後覺,慢慢地成為了「有年資」的家長,兒女對你有期待,社會對你有要求,家長自覺也不能躲懶,紛紛學習子女管教的理論和技巧。

記得有一位爸爸分享如何處理讀中二的兒子要求買球鞋的訴求。他對兒子說會給他四百元,兒子當然覺得不夠用,但這位爸爸告訴兒子四百元是可以買到一對球鞋的,如果覺得不夠,那就自己想辦法好了。最後,兒子買到心儀的球鞋,但代價是省下早午餐錢買回來的;他說兒子買到新球鞋雖感開心,但同時也經歷了挨餓的日子,以後也會想清楚才會買東西。這位爸爸表示心裡當然會感「肉赤」,但想到要兒子明白追求物質要量力而為的道理時,也要狠下心腸,讓兒子好好體會。

又在一次主講如何培養幼兒子女的自理能力的講座中,有一位K3學生的媽媽分享兒子總是依賴她收拾功課。久而久之,兒子對她的依賴越來越多,在痛定思痛後,媽媽嘗試應用從家長講座學回來的,她告訴兒子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媽媽不再為他收拾書包,也有心理準備兒子因此被老師指責欠交功課。事情如預期中發展,兒子為了不再被老師責備,唯有親力親為,每天自行收拾書包;雖然兒子暫時未必明白自理責任的重要性,但他已開始著緊自己的事情,不再依賴媽媽的「幫忙」,而這位媽媽也不再為兒子做出無建設性的幫忙和照顧。

畢竟,課堂學習是愉快的,但實戰應用卻是招招入肉的,當中苦樂參半,在應用子女管教技巧的同時,也是挑戰著家長的個人價值觀和人生經驗,家長也要有平衡心態和自我反思的覺醒,這正正也是家長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