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八爪鱼家长梁永乐先生
小一自行分配学位报名已告截止,家长「买定离手」只好听天由命,现时至发榜期间的一段日子,于政府派位制度下唯一可做就是「呆等」。仍有小部分直资和私立学校接受报名,不甘心准备参与统一派位大抽奖的家长,可尽力一试直资和私立学校,而且坊间有不少网页都有关于自资和私立的报名截止时间的列表。至于已报读直资和私立学校的学生家长,尤其是大包围的家长,现时全力筹划密集式面试之余,笔者亦不得不提醒家长要以孩子的心理健康为最优先考虑。
密集式面试残害孩子心理
人类总是爱重复犯错,每年 9 至 10 月面试高峰期刚过去,社会上都有不少有心人和关怀孩子心理健康的机构提醒,勿让密集式面试残害孩子的心理。以笔者记忆所及,最惊吓的报纸标题是「难抵密集式升小一面试 5 岁女童抑郁想跳楼」。小小5、6 岁人儿,仍不知道小学生活是怎样的一回事,学校优劣是否名校,全因为家长的形容「这间是名校,但入了另一间就『大镬』」等等,令孩子不明所以,于是产生沉重压力。曾有精神科医生或团体调查,不少孩子因此出现抑郁及焦虑症病征,兼有寻死念头,需实时接受治疗。
郁闷在心有口难言
犹记得当日做记者的年代,笔者访问资深校长、精神科医生,部分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和慢热,在最忙时,可能一天走几场面试,与大批陌生校长和老师恭恭敬敬地玩游戏,扮用心对答,事后家长又反复追问「游戏、对答」的内容,甚至无端端被骂或指导回答内容,一时间难免无法承受。
笔者自己成为家长后,更加紧记着该精神科医生所言,家长不单要留意孩子的生活习惯转变,例如忽然对平日爱好失去兴趣,看电视、读书和玩具,全部放在一边等等不正常改变,更重要是家长应留意自己的改变,家长有否因为替孩子准备履历表和紧张面试,而在家变身成为「Hulk」 般长期愤怒状态,或者与孩子讲故事、玩耍和放假户外活动等等亲子活动全部暂停。试问家长变升小一怪兽,孩子怎可能独善其身呢?
家长尤其请紧记,孩子只有5至6岁,仍未懂得表达心中的郁闷及压力,甚至不舍得向父母发脾气,郁在心里口难开。即使不至于心理病,万一亲子关系破裂,也再难修复。亲子之间的信任就像纸张,当你把它弄皱后,你永远都不能再把它回复原状。
本篇比较苦口婆心,笔者不知道顾及孩子升小的心理变化算不算是选校策略或贴士,只知道家长总会紧张孩子的前途,但请记得当孩子出生时,经常挂在口边对孩子的期许是:「健康快乐成长,做个有用的人就足够了」,但当小一前途问题的考虑来临,你有忘记初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