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财商教育协会课程及培训总监 关显彬先生
很多情况下,给孩子带来最大的打击往往不是失败本身,而是他对挫败的理解。例如孩子没被选上代表学校参加校际比赛,他们一般想到的原因可能是能力不及同学。但其实背后或许还有其他原因,可能老师担心他弄伤了,就不能代表学校参加其他更重要的比赛。这样做不是教孩子逃避责任,而是有时候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白,导致失败的确实是他们自身的因素。
父母必须提醒孩子,任何人开始做一件事时往往都会有困难。父母应该勉励孩子坚持到底,不必把尽善尽美的要求看得过重。不要迫不及待地为孩子提供帮助,让他们自己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来迎接挑战。例如孩子学写毛笔字有困难,可以先让他临摹。
作为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易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在面对困难和失败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从而产生抗逆力。这时,父母要及时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只要勇敢一点就能做好的,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看一看下次怎样做。父母要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地再次尝试。同时,教育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难和抗逆力。
人生中,没有人可以长久不败,像中国「栏王」刘翔亦曾经在伦敦奥运会中失手,只有勇于面对失败的人,才有机会再次展现成功的笑容。
父母都要懂得教育孩子勇敢面对失败,因为没有人一生都是平步青云的。我们从小明白「失败为成功之母」的道理,所以正视失败没甚么可怕。但如果细察我们对这句话的认识,重点应该放在「成功」,而非「失败」,以致于我们对失败的认同还是有条件的。当失败不能保证未来的成功时,失败恐怕还是一种羞耻与罪恶。因此,父母必须好好弄清楚,自己究竟在教导孩子面对失败,还是逃避失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