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平时遇到小朋友各种不同的行为问题,都感到很困扰。例如叫他做功课,他又不做;叫他吃饭,他又坐在那里玩。当小朋友出现很多不合作的时间时,家长就很生气,可能用一些责备的方式或惩罚的方式去对待小朋友。在很困扰的时候,小朋友也更加不合作,因为他觉得父母很烦,只有一些负面的评价,他的行为就变得日益不合作与不听话。在静观的练习里,可以帮助父母学习细心地留意此时此刻发生的事,不带任何的批判感受一下,然后试试用心地跟孩子连系,留意有没有一些好的特点。
在静观教养的小组里,我们让家长们透过静观进食,透过五官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去感受。例如一粒葡萄干,这一刻放进嘴巴里,感受一下它的质感是怎样的?它有甚么变化呢?原来经我们细心的观察,就会发现原来葡萄干是这么甜的,慢慢放入嘴巴里面会慢慢融化。
我们就把这种心态转换去跟孩子的相处里,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里,除了他的不合作、发脾气或闹情绪外,细心地观察一下他,去观察他有没有其他爸妈是留意不到的东西。在静观教养小组里有妈妈就分享,她留意到除了对儿子不听她说话时感到生气外,有些时候很愿意去帮她拿一些很重的对象或食物,她觉得儿子是疼爱自己的。
甚至乎有些妈妈会提及儿子平常对声音可能有些敏感,不过新年抢生菜环节,他很努力地抢生菜回来给妈妈,因为他很想妈妈健康平安。妈妈感受到孩子是很疼爱自己的,妈妈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多点孩子有甚么做得好的或者合作的时间。例如当你叫了十次叫他不做功课 ,他有一次愿意做功课或者有一次愿意默书,妈妈都会很欣赏地告诉孩子:「你今天真是很用心,妈妈很欣赏你。」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感受到自己可以做好,而妈妈也不是那么烦人,也不是只看重我不好的地方,她懂得欣赏我好的地方,他亦会慢慢改善其行为。
我们在临床里都看到亲子互动关系中,当父母能够感受到日常生活细微的地方,孩子有甚么是愿意付出?愿意去爱惜父母?或者他有甚么细微的行为做得好的时候,其实很能帮助两个人的互动和亲子关系,而小朋友自己也感受正面一点,他们的信心也会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