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发脾气点算好?6招助幼儿控制情绪

幼儿发脾气点算好?6招助幼儿控制情绪

撰文:婴幼儿心理发展协会心理咨询师程卫强先生

「喜怒哀乐」 是每个人都有情绪,幼儿也不例外。疫情下,父母在家工作,长时间与子女相处,自然也会面对幼儿发脾气的一刻。我们要明白孩子能够表达愤怒的情绪,对孩子发展自主性极为重要。当孩子踏入幼儿期时(约 2 至 3 岁),当中的发展危机(Developmental Crisis) 正是「自主性发展」和「羞耻及怀疑」(Autonomy vs. Shame & Doubt)。我们应该处理的,是孩子因情绪而作出的行为,而非禁止、甚至否定孩子的情绪。要协助幼儿控制情绪,可参考以下六招。

模仿父母表达愤怒

另外,愤怒是一种常见的情绪,不但幼儿发脾气,父母也有。当孩子尝试表达其愤怒的情绪时,他们会以父母为一个模仿的对象。当父母对孩子愤怒,或父母之间争吵等,孩子会以此等行为作为表达及控制情绪的重要参考(Bandura, 1977)。父母之间的争吵、恶意嘲讽、甚至暴力,都会提升孩子对愤怒的敏感性,并干扰了孩子的正常发展(Cummings, Pellegrini, Notarius, & Cummings, 1989)。因此,想减少幼儿发脾气,幼儿控制情绪,协助父母得先留意自己的相处之道。

见招拆招 6招助幼儿掌控情绪

还有甚么方法可以协助幼儿控制情绪和减少愤怒的强度呢?Berkowitz 及 Thompson 有以下建议(Berkowitz, 1973; Thompson, 1990):

  1. 忽略有冒犯性的行为:
    若幼儿发脾气的行为目的是希望得到某样特定对象(如玩具),父母不应因为孩子的行为而给予满足,也不需要因其行为而给予责罚,只需要不作响应便可以了。
  2. 情绪角的使用:
    在家中设一安静、没有任何刺激或吸引的地方,作为让孩子安静的区域,当幼儿发脾气,或作出不恰当行为后,可以安排孩子在情绪角安静一下。这未必等如责备,而是让孩子的情绪可以舒缓,情况就如便急需要上厕所一样,这只是一个正常的需要。如果运用恰当,当孩子日后有情绪时,可能自然的就会跑到情绪角去舒缓一下,有助幼儿控制情绪。
  3. 唤醒与愤怒不兼容的情绪,特别如对受害者的同情心;
  4. 减少接触可能会触动幼儿发脾气的情况或事物:当孩子未完全建立一个自我控制的能力前,减少幼儿发脾气的机会,也即等同减少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
  5. 解释其行为的后果;
  6. 审视引起幼儿发脾气的起因。

(DevelopmentThrough Life, Barbara M. Newman, Philip R. Newman, Wadsworth, 2003, pp. 197)

上述的方案,针对不同的情况,如孩子因愤怒而对他人作出暴力行为,父母可以专注于解释后果及唤起其对受害者的同情心;如因想得到某对象而发脾气,父母可以忽略他的负面行为等等。

其次,上述的方案可以组合使用,例如当孩子在情绪平复了,父母可以再向他解释后果。最后,当然要视乎孩子的能力而选择处理方案,举例说,孩子还未会说话,你却花上 10 分钟向他解释后果,似乎只会增加相方之间的冲突。

当父母决定了每一个情况的应对策略后,最重要的是一致性。简单而言,一致性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其一,同样的行为都会使用同样的方案,不会这次使用忽略策略,下次却使用责骂,容易令孩子混淆。其次,每一名照顾者都会使用同样的方案,从而加强向孩子表明「这行为是不恰当的」这个讯息。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