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腦提神 增強記憶力 可以吃甚麼?

家長錦囊

醒腦提神 增強記憶力 可以吃甚麼?

撰文: 註冊營養師(澳洲)
    鍾蓉文

 

又來到考試季節,莘莘學子正開始努力溫習備試。不少家長都會問:「有甚麼食物可幫助子女提神醒腦,保持良好記憶力呢?」

1.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經消化後轉化成葡萄糖,為腦部提供充足能量,故筆者建議每餐進食適量碳水化合物,以維持腦部有效運作。食物來源包括:五穀類如飯、麵、麵包、燕麥等,以及高澱粉質的蔬菜如馬鈴薯、粟米、蕃薯、栗子和芋頭。選擇高纖的五穀類如全穀物早餐、燕麥、全麥包和紅米等,可令血糖更穩定,保持集中力。

2. 奧米加3脂肪酸

奧米加3脂肪酸如EPA和DHA,是構成大腦細胞膜及神經組織主要元素,維持神經系統訊息的正常傳遞,有助保持良好記憶力。奧米加3脂肪酸可從進食深海魚如三文魚、吞拿魚、鯖魚等攝取,筆者建議一星期進食 2 至 3 餐,每餐約2至 3 安士(即手掌心的大小)。另外,杏仁、合桃、牛油果等亦含豐富奧米加3脂肪酸。

3. 卵磷脂

卵磷脂是組成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攝取充足則有助活化腦細胞,令思考更敏銳及增強記憶力。雞蛋、黃豆及其製品如豆腐、豆漿和茄汁焗豆等都含豐富卵磷脂。

4. 鐵質

鐵質是製造紅血球的主要元素,為腦運送足夠氧氣及營養,幫助保持頭腦清醒。紅肉類如牛肉、羊肉和駝鳥肉含豐富鐵質,筆者建議一星期可進食 2 至 3 餐,每餐約 2 至 3 安士。鐵質亦可從深綠色蔬菜如菠菜和紅腰豆等攝取,但由於植物性鐵質較難被人體吸收,因此同一餐可進食含豐富維他命C的食物,如橙、奇異果和蕃茄等,以增加吸收。

5. 抗氧化營養素

壓力及不良飲食會增加體內自由基,破壞身體細胞及加速退化,或會令記憶力受損。維他命A、C及E 均有抗氧化功能,可保護腦細胞免受自由基破壞,防止記憶力衰退。含豐富維他命A食物包括紅蘿蔔、南瓜和菠菜等;維他命E 亦可從果仁、雞蛋和乾豆中攝取。

以上營養素可促進腦部健康,但大家不應只側重於單一營養素的攝取。筆者鼓勵大家飲食盡量多元化,全面攝取足夠營養,令腦部維持最佳運作。

小朋友俯睡有問題嗎?

家長錦囊

小朋友俯睡有問題嗎?

撰文:家庭動力義務顧問馮偉正醫生

每晚看著孩子睡覺,都總會有不同怪異的睡姿,但當孩子俯着身體睡覺,家長少不免會感到擔心。有家長向筆者查詢,她 4 歲的孩子習慣俯着身體睡覺,擔心對孩子的健康有不良影響。今回筆者就向各位家長探討一下兒童睡姿的問題吧!

 

應該避免嬰兒俯睡

醫學硏究指出,俯睡會増加嬰兒猝死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IDS) 的風險。俯睡如何引致嬰兒猝死,至今仍未有定論,但現時醫學界普遍建議 1 歳以下嬰兒避免俯睡,以減低發生 SIDS 的機會。

年紀較大的兒童  可採取不同睡姿

面對年紀較大的兒童,倘若健康良好沒有長期病患,只要睡得安寧、呼吸暢通、沒有異常的呼吸聲,同時早上醒來精神飽滿、活力充沛,那麼採取哪一種睡姿其實沒有太大分別,只要確保口鼻不被阻擋便可。況且在現實情況之下,人睡覺時㑹不時轉換姿勢,過分規管孩子的睡姿,既不實際,也無必要。

針對不同情況改變睡姿

至於某些個別情況,採取某種特定睡姿或許會有好處。例如患有上呼吸道阻塞的兒童(如扁桃腺肥大),他們往往睡時因為上呼吸道受阻而產生鼾聲,而仰臥會使舌頭向後移,令狹窄的氣道進一步受阻,故筆者建議兒童側睡,舌頭不至後移,氣道㑹較為暢通。另外,患有胃食道倒流的幼童,向右側睡有可能增加胃中食物和消化液倒流的機會,採用仰臥或向左側睡會較可取。

「窮則變,變則通」放手讓孩子學會變通

家長錦囊

「窮則變,變則通」放手讓孩子學會變通

撰文:激活英文小學羅煦鈞校長

中國有句說話:「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這可算是道出萬千家長的心聲。天氣轉涼,您忙著為他加衣,但看到人家的孩子只穿一件單衣在跑跑跳跳,您可能又擔心他是不是穿得太暖,少了適應能力。孩子不聽話,自把自為,您當然煩惱,但假如他每件事都要問您,您可能又會擔心地說:「唉!不是教過您嗎?怎麼您總是不懂變通?」

1. 從電影看變通力

變通力(Spontonsive Flexibility)是創意的一個元素。懂得變通,就能夠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一個問題。

大家有看過這套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太陽神 13 號」嗎?電影其中一幕講述失控的太空船內,過濾有毒氣體的設備壞了,科學家發現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將一個圓形的接口連接到一個方形的接口上面。大小不同的水喉也不能可靠地接上,他們卻要將圓形的接口接上去?聽起來就知道不可能吧,但假如接不上,過瀘不到有毒的氣體,三個太空人就不能活著回來!結果在彼此合作下,他們用膠袋、紙皮、膠帶等東西,將兩個不同的接口連接起來,成功解決問題。

2. 困難是培養變通力的契機

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窮」在這裡不是指「貧窮」,而是指到了盡頭,亦可說是遇到困難。在事情好像走進了死胡同的時候,只有一些另類或與別不同的方法,才可以將問題解決。

培養變通力正需要讓孩子面對難題,透過思考,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將難題解決。其實孩子每天要面對的難題不會少,例如做數學題、做手工和砌模型等,都需要孩子解決一些難題,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機會,培養他們的變通力。

3. 包容孩子的想法

我們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變通力,要有一個包容的態度,接受一些看似愚蠢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由於成人的經驗較多,其解決難題的能力會比小朋友強,因此他們有時覺得孩子想出來的方法不夠好。然而,最重要的是這些方法是孩子自己想出來的,而且亦可行。即使方法不太可行,但他們大概講得出一點道理,勉勉強強做得來便可以了。無論孩子的方法多「蠢」,每一次成功,每一次得到父母的支持,都讓他在將來更有信心解決遇到的難題。

4. 放手讓孩子嘗試

成人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可能比孩子快,為此我們要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去想辦法和嘗試,不要急於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他,不然他就少了一次自己解決難題的機會,也就是少了一次進步的機會。父母要放手讓孩子自己面對困難,「窮則變」,在過多的協助下就不會「窮」,「變」的動機也就減弱了。

做父母就是有這個難處,幫得太多或擔心孩子不懂自己解決問題,幫得太少又擔心他追不上別人,而且每天要處理的事情這麼多,又那有時間讓孩子慢慢地完成每天要完成的事情?不過,有些時候,譬如在假日,我們就真的要考慮將生活的節奏減慢下來,讓孩子多處理自己的事情,學習以自己的方法解決困難,發展變通力。

新手媽媽身心俱疲 丈夫簡單兩招幫手舒緩情緒

家長錦囊

新手媽媽身心俱疲 丈夫簡單兩招幫手舒緩情緒

撰文:姚怡超中醫師

要建立健康快樂的家庭並不容易,先說當母親的,由懷胎十月開始,準媽媽就要面對內外的變化如外形、體重和生理,甚至心理情緒。首次懷孕的準媽媽,心情和精神就更為緊張。此外,壓力還可能來自身邊的伴侶和家人。筆者見過一些懷第二胎的母親,因為緊急孩子性別而過分擔心。其實孩子是上天所賜的禮物,我們應放開懷抱,順從天意,家人亦應該給予支持。話雖如此,產後抑鬱的個案實在很多,故筆者會從中醫角度與大家分享一下治療產後抑鬱的方法。

產前產後受氣鬱、血鬱困憂

中醫的鬱症分為六種:氣鬱、血鬱、痰鬱、濕鬱、熱鬱及食鬱。產後抑鬱頗為複雜,以氣鬱和血鬱多見。中醫理論「邪氣所傷,正氣必虛」,懷孕期的準媽媽身體要為嬰兒付出很多的營養物質和血液,加上生產過程的疼痛、耗氣及失血,令媽媽身體元氣大傷。

及後,媽媽因為忙於照顧嬰孩令體能透支,加上惡露不清,瘀血不盡,令臟腑失於平衡。此時,媽媽開始感到體弱無力、頭暈頭痛、少腹疼痛、煩燥不安及失眠等症狀,甚至影響哺乳分泌,譬如奶水不通或乳汁少等。在這情況下,媽媽會感到氣餒,情緒進一步受到影響,易怒易哭,產生失落和空虛感。這些都是產後抑鬱的病徵。

舒緩緊張情緒小提示

其實產後抑鬱是可以避免的,無論是中或西醫,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所以各位媽媽千萬不要忌諱疾醫,若開始發覺不妥便應尋求幫助。要防止抑鬱,媽媽產前產後也要有規律的作息,加上食療和適量的運動,便可保持身心舒暢。

在家中,丈夫可替太太進行一些簡單的穴位按摩,幫助舒緩太太的緊張情緒:

1. 加速心肺功能,幫助放鬆心情

雙手對握輕輕摩擦,刺激雙手大拇指下的魚際穴和手掌中央的勞宮穴,又或用拇指按壓這兩個穴道數分鐘。

2. 減輕頭部脹痛

將雙手的拇指和中指對按著雙側太陽穴,一收一放地上下輕輕轉動數分鐘,便可減輕頭的脹痛感。

無論懷孕與否,丈夫替太太按摩都可增進夫婦間的感情,令家庭變得更溫馨和諧。如果身邊有朋友將為人母,大家記得好好鼓勵對方,分享自己的經驗,這對準媽媽也有幫助呢!

分類
家長園地

食早餐較聰明 甚麼早餐可以「醒腦醒晨」?

分類
最新消息

「把握黃金機會訓練專注力及學習能力-成就孩子的未來」新生家長講座

「把握黃金機會訓練專注力及學習能力-成就孩子的未來」新生家長講座

兒童自出生開始至六歲是感官的黃金時期,他們透過自由玩樂中刺激不同感官讓大腦神經得到學習的機會及發展。由於受疫情影響,兒童多留在家中,相應少了外出進行遊戲活動,怎算好?

是次講座由本園關佩恩校長及東華三院何玉清教育心理服務中心一級職業治療師蔡皓光先生擔任主講嘉賓,為家長提供專業建議為兒童有良好的成長發展,積極為孩子預備日後入學,詳情如下:

日期: 2022年10月27日(星期四)

時間: 上午10時30分至11時15分
 
題目: 把握黃金機會訓練專注力及學習能力-成就孩子的未
 
講者:本園關佩恩校長
           東華三院何玉清教育心理服務中心一級職業治療師 蔡皓光先生
 
對象:已報讀本園2023/24幼兒班家長
 
形式:Zoom
 
費用:全免

小朋友唔肯開金口 聽音樂有冇幫助?

家長錦囊

小朋友唔肯開金口 聽音樂有冇幫助?

撰文:新領域潛能發展中心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

家長期待孩子牙牙學語的心情,孩子第一次「開金口」的感受,大概要當過父母方能體會。家長希望孩子盡快開始說話,以千方百計引導孩子發聲。口部訓練對於說話能力的發展固然重要,但家長也不能忽略聽覺訓練,因為這是語言培訓的重要前提。

1. 聽覺刺激與語言表達的關係

聆聽與表達、接收與輸出,兩者關係密切,也有相輔相成的作用。而在幼兒階段,孩子的接收若不足夠,對於輸出多寡絕對有直接影響。筆者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作分析,聽障人士在語言表達方面都有困難,但這並非因為他們的口部肌肉或相關能力有問題,而是源於缺乏聽覺渠道的輸入。沒有聲音內容的驗證與比較,儘管口部發展正常,也會因沒有「庫存」,而未能「供應」。因此,家長要留意有否給予孩子足夠的聽覺刺激。

2.多元化的聽覺刺激

也許有家長會說,我當然知道這個道理,而且也努力輸出大量聲音給孩子:常常跟孩子說話、講故事和向孩子描述周遭環境等,更會使用不同語言進行。這固然是很理想的聽覺刺激,然而,以上內容雖然豐富,性質卻很相似 ─ 全部屬於語言。其實,聽覺接收可以很多樣化,例如音樂就是一種有助提高孩子語言能力的素材。反過來說,通過孩子聆聽音樂的表現,家長可以從中了解孩子的語言發展。

3.音樂有利語言發展

筆者從多年的教育經驗中發現,語音能力較差的兒童,在音樂和聲樂等方面的學習也會較難,例如音準、節奏感及音域等,其實這與聆聽能力及構音能力有關。不同種類的聲音中,除了人類語言,音樂是理想的語言教材。音樂種類繁多,不同的節奏或主題,讓幼兒能從中擴闊對聲音的理解。除了教育意義外,一些柔和的音樂甚至有助緩和情緒。

4.吹奏口琴 體驗聲音與呼吸的變化

同樣的樂曲通過不同樂器演奏,感覺可以截然不同。這對於孩子的聆聽敏銳度也是很好的訓練。除了聽唱片或電腦播放音樂檔案,如果能讓孩子接觸真實的樂器,實際操弄,讓他們更清楚不同材質的樂器與聲音的關係,也是既好玩又有意義的活動。眾多樂器中,口琴是很好的訓練工具。吹口琴的時候,幼兒需要用口呼氣,從而有機會體會聲音與呼吸間的變化。幼兒吹奏口琴,運用舌頭及嘴唇製造聲音,讓彼此間得到協調,正是口部運用的重要基礎。

唱兒歌學說話

除了模仿日常生活對話外,唱一首可愛的兒歌亦有理想的果效,用音樂來盛載語言能夠增強記憶,加深印象。假如幼兒能夠跟著唱,即使剛開始時未能發出正確語音,在模仿的過程中也能訓練說話能力。

萬丈高樓從地起,孩子將來能夠有良好語言能力,幼兒時期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運用音樂和樂器,幼兒可以在輕鬆有趣的方式下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家長們不妨多多嘗試。

分類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疫情長時間戴口罩
如何讓孩子學會「睇人眉頭眼額」?

家長錦囊

system

撰文:香港言語及吞嚥治療中心
高級言語治療師 蕭以嵐

在日常與他人社交互動中,我們除了觀察他人的行為外,也會對他人的行為作「解釋」及「預測」。心智理論 (Theory of mind) 是推論或代入他人心智狀態的能力,例如代入他人的想法、信念、慾望和意圖等,運用此能力去解釋他人的想法、知覺及預測他們的行為。心智理論可細分成「情緒辨識」、「信念」和「假裝性遊戲」。

兒童心智理論的發展時期,大約是從 3 到 7 歲。但 3 歲之前,孩子要先掌握以下技巧才能有效地發展心智理論能力:

1. 留意身邊人們的行為及加以模仿
2. 辨認他人的情緒並運用詞語表達(例如:開心、傷心、嬲、驚)
3. 能參與假裝性遊戲
4. 明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慾望及喜好
5. 明白人會作出行為來獲得想要的東西(例如:伸手拿取糖果)
6. 明白不同情緒所產生的原因及後果(例如:如果我打哥哥,媽媽就會嬲,然後會鬧我。)

提升心智理論的方法有:

1. 向孩子交談時多用與心理有關的詞彙
運用與心理有關的詞彙與孩子溝通,可令孩子更具體地了解自己及別人的心理狀況。心理有關的詞彙例子有「想」、「假裝」、「知道」、「相信」、「覺得」及與情緒有關的詞語。平時多留意孩子想表達的意思,再給予回應。例如:「啊!你想要蛋糕」、「不要怕!你以為我走了,其實我還在」、「媽咪好嬲因為你打哥哥」。家長亦可多向孩子解釋他人的心理狀況,例如:「美美收到份生日禮物笑得很燦爛,佢應該覺得好興奮。」

2. 與孩子參與角色扮演遊戲
角色扮演遊戲鼓勵孩子代入不同的處境及人物的角度思考,藉此推論出相關的行為。開始扮演時,孩子可先扮作日常生活常見的人物,例如:媽媽、醫生、老師和司機。家長要留意,在遊戲中無論說話和行為都要代入所扮的角色。此活動能幫助孩子從不同社交情境中體驗各種情緒、想法及互動情況,亦在當中學習觀察、模仿、預知、檢討及調整自己的想法及行為。

希望家長能在日常生活善用機會,與孩子多分享、多溝通,讓他們學會「睇人眉頭眼額」,成為一個「讀心神探」!

資料來源:
Hollin,P., Baron-Cohen, S.,& Hadwin,J.(1999). Teach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tomind-read. West Sussex, England: Wiely Press

Lowry,L.(2015).” Tuning in” to others: How young children develop theory of mind. TheHanen Centre.

香港痙攣協會 (2005). 聯情繫意: 發展自閉症幼兒的社交能力. 香港痙攣協會.

要愛孩子, 先要愛自己,
3招教你保持最佳心理狀態

家長錦囊

system

撰文:家庭動力兒童遊戲治療師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李慧芝

在現今的社會,父母要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確實不容易。筆者曾經接觸過很多家長,發現大部分父母所面對的困難,並非不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也並非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如何影響孩子,而是難以在孩子出現狀況時,仍能保持對孩子的信任和樂觀的態度。很多時候,父母擔心孩子的問題會持續和惡化,因而變得愈加焦急,並重複以無效的方法處理孩子的問題。

那麼,父母該如何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況,面對管教子女的壓力和挑戰呢?以下幾點可供父母參考:

1. 對自己的壓力指數更敏感
父母也是人,所以都會有情緒低落或身心疲憊的時候。父母對自己精神狀態敏感的目的,在於提醒自己,要先好好照顧自己的需要。因為當父母在高度壓力的狀態下,難以有效地敏感和回應孩子的需要。反之,不適當的回應有可能會傷害孩子及破壞親子關係。

2. 善用資源,紓緩壓力
當父母感到有壓力時,應該盡量發掘和善用自己內在和外在的資源,調節自己的負面情緒。例如找家人或朋友傾訴、做一些能令自己放鬆的事情、找一些正向的思想和信念鼓勵自己等。目的在於令自己得到適當的休息,暫時紓緩壓力。

3. 轉念,反思
假如父母的壓力持續及增加,便需要尋求專業的協助。有時候,這些壓力不止來自外在環境的影響。父母的自我價值、世界觀及對事物的看法,都會影響我們如何做父母。例如有些父母會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未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結果不斷催促子女學習或參加活動,甚至當孩子出現壓力和負面情緒時,這些父母也無法有彈性地回應子女的需要。假如父母能意識及照顧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便能避免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至下一代。

因此,父母愛孩子,也得要先愛自己。只有父母健康快樂,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畫畫窺探孩子內心世界

家長錦囊

system

撰文:聖文德天主教小學張偉菁校長

小朋友在家上學,媽媽也要在家工作,同時兼顧家務和照顧小孩,難免會覺得十分疲累。 媽媽走到客廳,看見小朋友灑滿一地的玩具,頓時感到憤怒,忍不住便責罵孩子。但其實家長可以使用「愛的語言」教導孩子,冷靜又有愛地解決問題。

筆者個人很欣賞一個嬰兒配方奶粉廣告。一開始時,一個 2、3 歲的小朋友在屋內走來走去,搬動很多不同類型的玩具到後花園的泥地上玩耍,過程中把泥土和碎石等帶進屋內,當然過程中少不了跌得滿地的玩具。媽媽看到後,臉色一沉,大戰似乎一觸即發。小朋友看見媽媽的臉色後,亦似乎意識到媽媽的怒氣。怎料鏡頭一轉,媽媽竟從背後取出一副「女飛賊」式的眼鏡,對孩子扮鬼臉。於是烏雲散盡,母女擁作一團,原本的低氣壓被笑聲爆破,藏身於窗簾後的爸爸也可放心繼續「嘆」他的咖啡了。

聰明的廣告創作人給我們上了一課:更糟的事情也可以有令人喜悅的解決辦法。

解決問題只取決於態度

媽媽們在甚麼時候對家人最不滿呢?不是在母親節收不到禮物,亦不是丈夫和孩子忘記了妳們的生日,更不是為家人預備飯餐 ─ 而是在辛辛苦苦忙完家務之後,家中的其他成員卻任意地把原本整齊的客廳弄得亂七八糟!大家有同感嗎?

假如以上的事情發生在妳的身上,妳會如何處理呢?大吵大鬧?還是罵孩子罵丈夫呢?

有一個母親在廚房裡忙了一個上午,午餐也準備好了。當她到客廳時,只見到滿地玩具。她先喝杯冷水,就對不足 3 歲的孩子說:「啊!滿地的玩具,都是你玩過的嗎?」孩子笑嘻嘻點頭。「媽媽做了很多家務,現在很累了,我需要你幫忙,把玩具收拾好,你可以幫媽媽這個忙嗎?」她說。孩子開開心心的開始收拾玩具了。

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這個媽媽用了一個很有效的策略去教導孩子,這策略就是「愛的語言」。她首先「觀察」情況,冷靜地了解問題,代替直接斷言是孩子把客廳弄亂。她再而說出自己當時的「感受」(媽媽很累了),然後她清楚坦白地表達她的「需要」(把玩具收拾好),最後以摯誠的態度表達出她的「請求」,所以孩子可以在她清楚的表達中收到準確的信息,知道如何配合母親,不需要胡亂猜測媽媽發怒的原因。

家庭幸福要刻意經營,家中每一個成員必須讓「愛」融入生活之中。愛包含忍耐,日常生活的溝通中,要冷靜觀察,要說出感受,要提出需要,更要表達請求。家人相處最忌互相指責猜疑,有期盼就要坦白表示,藉著上述4個要素,誠實地表達和關切地傾聽。家庭是一個「愛」的組合,「愛」這個字看似簡單,實則它千變萬化,隨時間而遷移。它如一顆種子,要相愛的人去灌溉、去栽培。孩子有時的確難教,但只要我們肯放下自己的成見,營造「愛的語言」這種非暴力的溝通方法,父母子女必定獲得和諧和幸福。

從畫畫窺探內心世界

後來,筆者再次會晤小明的父母,他們從沒想過,在小明面前的爭吵,原來深深的刻在兒子心中。另外,爸爸亦發現工作後的疲倦狀態影響親子互動的質素。為此,筆者教爸爸一些放鬆的方法,並建議在家中設立一個「冷靜區」,給大家一個空間舒緩個人情緒,而父母亦承諾避免在小明面前爭吵。

一個月後,小明沒有再為一些小事而哭,親子關係比從前融洽。繪畫可以反映兒童內心的世界觀。在創作過程中,兒童有意無意投射內心的一面,讓我們可以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更有效地協助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