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最新消息

24-25年度「學藝薈萃多元課程體驗活動開放日」

24-25年度「學藝薈萃多元課程體驗活動開放日」

好消息!好消息!參加「學藝薈萃多元課程體驗活動開放日」開始報名了!!

Talent Show 是我們恆常英語課程的延伸活動,每星期都會舉辦一次,集發聲、語音、表演為一體,結合遊戲、故事、唱歌、主持、演講等多元化課程模式,令小朋友代入情景以英語互動, 無形中提升肢體語言技巧和英語表達能力。

東華三院高德根紀念幼稚園透過雙語班「沉浸式雙語教學」模式,再由外籍老師在恆常英語課程中加入戲劇元素,帶領幼兒進行Talent Show活動,從小打好英語基礎,培養出「想說、敢說、愛說、能說」的優良素質。

分類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第二屆屯門區幼稚園朗誦大賽》

《第二屆屯門區幼稚園朗誦大賽》

好消息!好消息!

本園六位高、低班學生邱浠潼、董苡葵、張芊雪、張穎淇、方子亨及陳映潼同學於順德聯誼總會胡少渠紀念小學舉辦「第二屆屯門區幼稚園朗誦大賽 」中獲取多個獎項

除了學生表現優秀外,本園楊淑儀主任、普通話教師(謝文意老師)和英文老師(Teacher Abegayl)更獲得頒發優秀指導老師獎。本園亦同時獲頒「朗誦培育基地大獎 」及「積極參與獎 」~讓我們一起祝賀所有得獎學生及老師,並感謝家長及老師們的悉心指導和栽培

第五屆兒童書展暨超級親子用品展

第五屆兒童書展暨超級親子用品展

好消息!📢好消息!本園有幸於「第五屆兒童書展暨超級親子用品展」參展及於首屆「香港學校巡禮」中作展覽介紹本園學校特色課程。展覽期由5月17至19日舉行,一連三日都有豐富的節目,而我們也準備很多精彩内容,包括:本園關佩恩校長擔任教學及升學分享會演講嘉賓、學生表演及大送禮物~同時亦都十分感謝 兒童書展暨超級親子用品展 舉辦是次活動。希望大家能一同支持和參與這盛事,約定大家到時到Hall 7 L26攤位見面❤️
—————————————————————————————
《第五屆香港學校巡禮》詳情
日期:2024年5月17-19日(五、六、日)
時間:上午10時正至下午8時正
地點:亞洲國際博覽館 Hall 5,7,9《本園攤位設於Hall 7 L26》

如何培育富安全感的孩子?

家長錦囊

如何培育富安全感的孩子?

撰文:美國遊戲治療協會註冊遊戲治療師(督導)註冊社工陳子慧

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安全感謹次於生存需要之後,是人類第二個基本需要。兒童如安全感不足便會出現很多行為問題。因沒有足夠支持放心去探索世界,亦沒有足夠信心相信有人可以提供安全的保護,於是便以不同問題行為發出誤導訊號以表達情緒需要。很多時家長以為孩子有行為問題便更加嚴厲地管理行為,但往往適得其反,令孩子的情緒需要更不被滿足。

 

多年的研究均發現安全感建基於與照顧者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有安全依附關係的孩子調整情緒的能力較高,會自己解決問題,有較高的自尊心及同理心,有更好的社交能力及能與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但如何可以與孩子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卻是很多父母的困難。

 

瞭解孩子的需要

孩子有時需要自己探索世界,運用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有時卻需要父母的幫忙去調整情緒。父母要知道何時放手,何時伸出雙手提供擁抱與支援需要仔細地觀察孩子的需要。年幼孩子於公園玩耍時會走得很遠,想要自己探索世界,較年長的會在父母監管功課時表現不悅,都是需要父母放手支援探索的需要。但當孩子跌倒痛哭又或者是因不懂做功課而困擾流淚時,便需要父母協助調整情緒的時候。

 

與孩子同在

當孩子有情緒時,父母通常會嘗試儘快想辦法處理。但與孩子同在卻是孩子最需要的,而且最能夠有效協助孩子建立調節情緒能力。當孩子有情緒時,父母只需要陪伴孩子,接納及同理孩子的情緒,講出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感覺父母的接納與明白是安全依附關係的基礎。

 

作個堅定掌控的父母

父母會以為明白孩子的感受便失去掌權能力,但正正相反的是,父母其實需要在明白孩子的情緒感受同時掌控限制才能給予孩子安全感。如要離開公園時孩子因不捨而發脾氣,父母可以明白孩子感受,同時也要堅定離開。或者孩子因感到功課困難經常拖延做功課的時間,父母可以明白孩子的困難但同時需要執行拖延做功課的後果。所以,溫柔而堅定的父母才能讓孩子感到安全。

 

瞭解自己的成長如何影響自己當父母

我們從父母學習如何當父母,也同時背負著童年的包袱。當我們於與孩子相處上出現困難時,或多或少都與我們自己的成長有關。有些父母自己成長時父母因忙於工作而沒有時間陪伴,當自己成為父母時便會付出更多時間給自己的孩子,但當時間付出了卻要面對孩子仍然有很多情緒而自己卻沒有情緒被滿足及瞭解的經驗時,面對孩子的情緒時便可能受自己的情緒影響而未能滿足孩子的需要。所以,父母先瞭解自己的成長如何影響自己,然後才可於與孩子相處時重新調節自己,細心觀察及回應孩子的需要。

 

家長教育、肯學敢做

家長錦囊

家長教育、肯學敢做

撰文: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狄志遠博士

    

在家長教育的路途上,筆者最愛聆聽家長們分享管教子女的心得和反思,彼此交流和鼓勵,是最立體的家長教育內容。世界上沒有要求家長必須考試合格才可生兒育女的地方,大家都是邊做邊學,後知後覺,慢慢地成為了「有年資」的家長,兒女對你有期待,社會對你有要求,家長自覺也不能躲懶,紛紛學習子女管教的理論和技巧。

記得有一位爸爸分享如何處理讀中二的兒子要求買球鞋的訴求。他對兒子說會給他四百元,兒子當然覺得不夠用,但這位爸爸告訴兒子四百元是可以買到一對球鞋的,如果覺得不夠,那就自己想辦法好了。最後,兒子買到心儀的球鞋,但代價是省下早午餐錢買回來的;他說兒子買到新球鞋雖感開心,但同時也經歷了挨餓的日子,以後也會想清楚才會買東西。這位爸爸表示心裡當然會感「肉赤」,但想到要兒子明白追求物質要量力而為的道理時,也要狠下心腸,讓兒子好好體會。

又在一次主講如何培養幼兒子女的自理能力的講座中,有一位K3學生的媽媽分享兒子總是依賴她收拾功課。久而久之,兒子對她的依賴越來越多,在痛定思痛後,媽媽嘗試應用從家長講座學回來的,她告訴兒子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媽媽不再為他收拾書包,也有心理準備兒子因此被老師指責欠交功課。事情如預期中發展,兒子為了不再被老師責備,唯有親力親為,每天自行收拾書包;雖然兒子暫時未必明白自理責任的重要性,但他已開始著緊自己的事情,不再依賴媽媽的「幫忙」,而這位媽媽也不再為兒子做出無建設性的幫忙和照顧。

畢竟,課堂學習是愉快的,但實戰應用卻是招招入肉的,當中苦樂參半,在應用子女管教技巧的同時,也是挑戰著家長的個人價值觀和人生經驗,家長也要有平衡心態和自我反思的覺醒,這正正也是家長教育的目的。

 

 

分類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火爆型的父母

家長錦囊

火爆型的父母

撰文: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吳綺琴 

遇上火爆型的父母,孩子很容易會變得畏縮、寡言,沒有自信;但亦有孩子會學了父母用惡型惡相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當然這兩種模式都不利於孩子的性格發展!父母能改善火爆的性格嗎?

性格傾向生活壓力

人的性情實在有先天的部分叫我們不能忽視。與孩子的不同特質一樣,有些父母的脾性就是較敏感,反應又急又快,而適應能力不太高。這類型的父母在進入了生兒育女的階段時, 往往亦是在事業發展上衝刺的時間。因為他們的適應能力不高,他們很容易因環境的變化、工作的需求,為自己在事業上的升遷,在適應上產生很多焦慮,要花很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應付。 在家裡,孩子的種種不同性情、各樣成長的需要,本身就給了父母很多挑戰。所以,性子急而適應能力不高的父母,很容易按捺不住,便發大火以宣洩不安的情緒,及嘗試以此控制局面,令環境回復原狀,減低自己的焦慮。

 

原生家庭的創傷

有些父母本身的性情並不急躁,但若在他們的成長中經歷很多被忽略、辱罵,令自尊及人格受貶損,這些父母很容易將孩子不聽話,扭計,發脾氣等行為,視為對自己的否定,觸及自己在成長中的創傷,而變得情緒不穩,動輒大發脾氣。父母往往分不清楚此刻的火,原來有很大部分是來自過往的傷害而產生的過敏狀態,只將發火的因由歸咎於孩子的行為,以致對孩子產生不合比例的情緒反應,及過度懲罰孩子。

與配偶不和

性情急躁的父母,在夫婦的衝突中較難冷靜下來處理矛盾及差異,令夫婦關係緊張,家庭氣氛不和。有時他們用一些快速卻治標不治本的方式,暫緩了衝突後,將問題棄之一角,不了了之。當夫婦間的怨憤日積月累,無法釋懷,在孩子犯錯時,父母會將種種負面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傷害孩子的説話衝口而出,造成更複雜的家庭問題。

 

父母需要自我觀察

若父母承認自己的火爆脾氣正在摧毀著家庭的和諧及阻礙著孩子的性格發展,那麼父母要做的不是其他,而是要將注意力聚焦到自己身上,仔細地觀察自己在情緒、思想和行為上的過程及變化,就好像拿自己的眼睛出來看著自己一樣。他們要問自己這些問題:「究竟我在想些什麼?」「我為何如此說話,如此反應?」「這件事觸動了我什麼神經?」「我生氣是因為現在發生的事嗎?或還有其他原因?」「我在借題發揮、宣洩情緒嗎?」

家,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較安全宣洩情緒的地方。但脾氣過於火爆的父母, 實在要學習好好控制情緒。若他們能自我觀照,用心去察看自己,當不難發覺自己反應太急,說話太重,分辨不出過去與現在的感受、生氣的對象是孩子或其他人。如果在當下能夠區分這種種,就是改變的開始了!

拖字訣 培育子女耐性

家長錦囊

拖字訣 培育子女耐性

撰文:新領域潛能發展中心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

 

香港是一個物質豐盛的社會,但由於資源過於豐富,當子女在生活上有所需求時,父母就會火速地給予他們充足的供應,讓他們有著持續的滿足。但是,家長太快滿足子女的需要,會對他們有產生不良的影響,未能鍛鍊他們的忍耐的能力,久而久之耐性也會變得有限。

 

活用生活情緒 培育子女耐性

把享樂或生活上的需要推遲,是培養情緒智商(EQ)的重要環節。假如父母習慣很快就滿足子女的需要,但卻埋怨子女的耐性差,其實這種評論對於子女並不公平,因為他們的耐性只是未經培育而已。

 

究竟怎樣才能把子女的需要推遲呢?要訓練子女的情緒智能,秘訣就是「不用反籐條,也不用蝦條」,即既不需要使用體罰,也不常使用獎品,而是透過日常生活中的經歷和體驗去磨練出來,培養出孩子的耐性、等候的能力等等。家長可嘗試參考以下的例子:

 

例一:當父母與子女上茶樓的時候,不需要讓子女喜歡吃甚麼,便立即吃甚麼。父母可要求子女吃完一籠點心時,再等 5 分鐘後才吃第二種點心;又或者是每次當子女想吃一籠點心前,要先等父母吃了一部分才可以吃。如是者,父母與子女輪流吃點心。

 

例二:當子女要求父母買玩具時,父母不必即時買給子女,可向他解釋留待幾小時、幾天或一星期後才購買,要求子女耐心等待。

例三:當子女從街上回到家中時,不要讓他們隨心所欲地立即開電視,必須要求他先把鞋襪放好,喝一杯清水,坐在沙發上等 3 分鐘後,才可以開電視。

 

例四:當子女與父母出門時,不要讓他們立即衝去按升降機的按鈕,父母可要求他等待父母一同出門,一同步行到升降機前,才可按掣。

 

父母要堅持和有信用 鍛鍊子女智能

以上只是一些例子,父母必須好好利用生活細節上的「拖字訣」,使用拖字訣並不代表否定或拒絕子女的需要,而是不即時給予滿足而已。父母要注意的是,當使用這些拖字訣時,必須言出必行,無論子女撒嬌也好、發脾氣也好、哭也好、大叫也好,都要堅持著「拖」的原則;另外,父母也要注意要「有口齒」,答應了子女的事就必須要做。

 

另外,當子女提出要求時,父母可要求子女解釋理由,不但可以訓練子女的情緒智商(EQ),更可訓練他們的智能(IQ)。只要在子女的生活細節上多下一點功夫,就能夠有效地幫助子女鍛鍊情緒智能,各位父母不妨一試吧!

我的小朋友每日有吃蔬果,但排便仍然很辛苦,怎麼辦?

家長錦囊

我的小朋友每日有吃蔬果,但排便仍然很辛苦,怎麼辦?

撰文:註冊公共衛生營養學家(英國)營養師吳珮瑜

 

相信很多父母都曾遇到小朋友排便困難的問題。當此問題出現時,父母通常會增加小朋友飲食中的纖維量,而效果就因人而異,當中要留意甚麼呢?

 

何謂適量纖維?

 

很多人都知道,多吃含高纖維素的食物如全穀類、堅果、豆類、水果(如西梅、無花果、奇異果、香蕉、蘋果、梨等)及瓜菜(如茄子、燈籠椒、金針菜、莧菜、西蘭花、椰菜、芥菜、菠菜、芥蘭、雪耳、菇類等)都可刺激腸道蠕動。原來纖維素吸收水分後,會像海綿般變軟發大,刺激便意。足夠的纖維素亦有助促進腸道益菌的生長,可改善便秘。值得注意的是,要增加飲食中的纖維含量,要循序漸進,每隔數天慢慢增加,否則身體未能適應,反而會令大便更乾硬。

 

兒童每天所需的膳食纖維量,是他的年齡加 5 克。例如:一位 4 歲的兒童,每天膳食纖維攝取量為 4+5=9 克左右。要攝取足夠的纖維素,2 至 5 歲的小朋友每天需要最少 1.5 份蔬菜類(1 份 = 1/2 碗熟菜)及最少 1 份水果類 (1 份 = 1 個中型水果,如橙或蘋果)。

 

水分真的足夠嗎?

經常有父母聲稱,小朋友已經喝很多水,但排便情況仍不理想。細問下,發現原來一天只喝 500 至 600 毫升左右,水分實在不足夠。家長要知道,纖維素與水分是合作伙伴,要有足夠水分讓纖維素吸收,才可漲大變軟,刺激腸道蠕動。若只有足夠纖維素而水分不足,反而會使大便乾硬,更難排便。其實2至5 歲的小朋友每天需要  4 至 5  杯流質飲料,即約 1000 至 1250 毫升,而當中最好至少一半以上是清水。若天氣炎熱或乾燥、出汗多、運動量多、飲食中纖維量增加等則需要飲用更多水分。

 

此外,每天適量運動亦有助刺激腸道蠕動,幫助排便,而養成定時如厠的習慣亦有助可改善便秘。

 

 

 

食物纖維含量表(資料來源:衛生署)

食物

膳食纖維含量 (克)

 

白 飯 1 碗

0.8

糙 米 飯 1 碗

4.5

全 麥 麵 包 1 片

3.4

燕 麥 片 (乾) 1/3 碗

2.7

 

 

 

蘋 果 , 連 皮 , 1 個 ( 中 型 )

4.4

橙 1 個 ( 中 型 )

3.1

香 蕉 ( 1隻 )

3.1

西 梅 乾 , 去 核,3 粒

2.0

提 子 乾 , 去 籽 , 小 盒

1.5

杏 脯 乾 , 去 核 , 5個

2.6

 

 

 

西 蘭 花 , 熟 , 1/2 碗

2.6

芥 蘭 , 熟 , 1/2 碗

1.3

生 菜 , 生 , 1 碗

0.9

番 茄 , 生,1 個 ( 中 型 )

1.5

粟 米 粒 , 熟 , 1/2 碗

2.0

青 豆 , 熟 , 1/2 碗

4.4

番 薯 , 熟 , 去 皮 1 個 ( 中 型 )

3.8

 

 

 

眉 豆 , 熟 , 1/2 碗

5.6

黃 豆 , 熟 , 1/2 碗

5.2

紅 豆 , 熟, 1/2 碗

8.4

綠 豆 , 熟 , 1/2 碗

7.7

1 碗 = 240 毫 升

 

註:每人的健康情況都有不同,各位宜向營養師查詢有關個別的飲食計劃及注意事項。

有機食物 = 有營養?

家長錦囊

有機食物 = 有營養?

撰寫:註冊營養學家 ( 公共衛生 )  (英國)吳珮瑜 (Phoebe)

 

很多家庭都會選擇食用有機食品,如水果、蔬菜、雞蛋等,當被問及選購有機食品的原因時,大部分人都會回答:「因為有機食物較安全,又有營養。」今期筆者就教大家甚麼是有機種植。

 

什麼是有機種植?

有機種植是指以農業、生物或機械方法,代替人工合成的物質以進行農耕活動。不採用化學肥料、不用殺蟲劑或基因改造作物,善用當地的天然資源,順應自然生態的規律,當中顧及的範圍甚廣,例如:農場的有機生產區與非有機範圍之間,必須設有相距不少於 2 米的緩衝區,以防止作物受污染。

 

作物及品種的選擇及多樣性

  • 用於有機耕種的種子或營養繁殖器官都應經有機認證
  • 農場必須實行輪作及間作,並應盡量多樣化,避免單一種植

 

養分的管理

  • 須適量施肥,以防養分過剩,亦避免污染環境
  • 農場內使用的肥料,其來源、質素、施用量及施用方法應對生態環境無害
  • 應透過休耕,讓土地恢復肥力
  • 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人類排泄物、污水廠污泥和化學廢料

 

病蟲草害及作物生長的管理

  • 採取合適的施肥及灌溉管理
  • 使用物理方法,包括人手、圍欄、光、聲頻、熱力等
  • 種植具防治蟲害作用(包括驅蟲及吸引天敵)的植物
  • 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除草劑、殺菌劑、殺蟲劑及其他農藥

 

由此可見,有機種植是指種植過程中較注重生態保護,但於營養價值而言,有機食物與非有機食物的分別其實不大,更未有證據顯示進食有機食物的小朋友會更健康或更聰明。當然,由於有機食物較環保和少用化學農藥,筆者亦鼓勵大家多選購!

常規種植 vs 有機種植

 

 

常規種植

有機種植

安全

較常用化學農藥、肥料

化學農葯少

注重生態環境

使用非基因改造物資

營養

沒有大分別

健康

同樣需要注意低脂、低糖、低鹽的健康飲食原則

 

分類
家長園地

如何發掘天賦潛能?

家長錦囊

如何發掘天賦潛能?

撰文:geneDecode基因教育專業團隊

 

天賦潛能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是成長之前就已具備的遺傳特性。從出生起,每個孩子都具備各自與眾不同的天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情商、智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等等,都是邁向成功的必要條件。而在這些條件中,每個孩子的天賦都不盡相同。在孩子純真的雙眸中,我們能夠發現他們與生俱來的天賦嗎?我們確定能捕捉這些天賦,為孩子指引一條適合他們的成長之路嗎?

 

以下是一個媽媽的經歷:

「Amy今年4 歲,她日漸長大,也對身邊愈來愈多的事物充滿了好奇。Amy的父親發現,她2 歲時似乎對塗鴉表現出特別的興趣。我隨便給她一點顏料,她能用畫筆、調色筆或手指,甚至是裝番茄醬的瓶子來畫畫。誰也不知道她在畫甚麼,也許只有她自己知道。我和Amy的父親都認為該讓她自由的成長。我發現她好像很喜歡畫東西,如果她真的很擅長在這方面,我想我們肯定會好好培養她。」

 

Amy的父母是明智的,每個孩子在不同的領域都潛藏著不盡相同的天賦,當孩子的天賦被找到後,若能得到家長和老師們的培養與關注,將會在把握成功的方向上少走冤枉路。然而最重要是孩子從小獲得成功感,長大成為快樂自信的人。

 

科學研究證實,人類在嬰幼兒成長期,是大腦發展最快和最敏感的時期,同時也是對孩子進行天賦開發的最佳時期。天賦的培養是有時間性的,科學家把這種錯過了就無法彌補的階段稱為「天賦時效窗」。

只有在最重要和最適當的時刻,進行恰當的教育與培養,天賦潛能才能發展成真正的能力。錯過這些發展的關鍵時刻,孩子天賦相對就會減弱,天賦潛能就可能變得不再突出。以下是一些關鍵時刻作為參考:

 

天賦發展的關鍵時刻

 

記憶力:12 個月至12 歲

情商:2 個月到 22 歲

智商:初生到 13 歲

音樂:2 個月至 5 歲

繪畫:初生到 15 歲

運動:初生到 12 歲

 

「Amy 長大後是否能成為畫家,我並不能夠確認,我們也只是在觀察。可以說,完全憑感覺。天賦這東西很難說,或許她有其他方面的天賦,也可能有時候表現得不明顯,那我們就很難發現。我們只能盡力而為,盡量多角度的去觀察她。」

 

這並不是Amy母親一個人的煩惱。望子成龍是所有父母的夢想,但如何準確發掘孩子的天賦,就是關鍵所在。

 

眾多的父母們都在嘗試,希望在孩子的行為中發現蛛絲馬跡,希望尋找到能夠早期發現孩子天賦的各種手段。那些似乎已經找到方法的父母們,根據自己的判斷和意願,將孩子送到各種特長班和少年班學習各種技能,希望有一天,他們能夠成為這方面的專才。為了這一目標,家長們不遺餘力地投入巨大的財力和時間。

 

可是,這樣做似乎不僅浪費大量金錢和時間,那些原本聰慧的孩子,更容易在衆多的教育方向中迷失了靈氣,他們的天賦被延誤甚至抹煞。他們被動地從一個輔導班轉到另一個特長班,學習他們並不喜愛也不擅長的東西。

 

童年,對於孩子再也不是快樂和美好的記憶,而是壓力與煩惱,最可悲的是,他們長大以後,更多的是對父母的抱怨。

 

有更好的方法去了解孩子的天賦、個性及特質,從而能夠因材施教,有方向地培育嗎?

 

可是,這樣做似乎不僅浪費大量金錢和時間,那些原本聰慧的孩子,更容易在衆多的教育方向中迷失了靈氣,他們的天賦被延誤甚至抹煞。他們被動地從一個輔導班轉到另一個特長班,學習他們並不喜愛也不擅長的東西。

 

童年,對於孩子再也不是快樂和美好的記憶,而是壓力與煩惱,最可悲的是,他們長大以後,更多的是對父母的抱怨。

 

有更好的方法去了解孩子的天賦、個性及特質,從而能夠因材施教,有方向地培育嗎?